人工智能加入“人鼠大战”
日期:
2023.09.15
来源:
阅读:
推荐新闻

人工智能加入“人鼠大战”
发布日期:
2023.09.15
发布于:
北京
阅读:
这里是占位文字
最近一段时间,“吃出老鼠”的新闻频频冲上热搜,引发热议。对于食客而言,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发现老鼠,再也没有比这更恶心的事了。监管部门对于这类问题也是零容忍态度,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,一旦发生“吃出老鼠”事件,餐饮店往往会面临罚款、停业整顿,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。
老鼠问题可以摧毁用户对食品企业的品牌好感度,且有关部门处罚力度又如此大,为何这个厨房顽疾一直存在,餐饮企业却拿它们没辙呢?
老鼠防治是持续数千年的难题,在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前,老鼠就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很久。经过漫长的岁月,老鼠已经进化出450多个品种。人们聚集成村落、建设出城市,老鼠也在城市和农田中建造它们的族群和生态。在人类发展史中,人鼠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。
人们之所以谈鼠色变,是因为伴随老鼠而来的往往是破坏、食物中毒、疾病,甚至是重大灾害。中世纪,困扰欧洲四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就与老鼠息息相关,这场瘟疫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持久,可以说,这类啮齿类小动物对人类文明史的影响,比大型猛兽更加巨大。
老鼠拥有惊人的感官能力。视力方面,虽然老鼠是近视眼+色盲,有鼠目寸光之称,但在黑暗中,它们能够发现移动物体,辨别力较强,可以提前避开危险。老鼠听力、嗅觉方面能力极其发达,空气中轻微的响动和危险味道都能被它们捕捉,且定向力非常强。加上灵活、小巧、善于隐蔽的身体,在过去的人鼠大战中,人们在捕鼠第一步:“发现老鼠”环节就已经败下阵来。
随着技术的进步,人类对付老鼠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,在不少影视作品中,高度发展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加入“人鼠大战”,看起来非常过瘾。其实,影视中的炫酷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,虽然目前还没开发出灭鼠机器人,但是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应用于老鼠治理,且效果非常显著。
老鼠识别算法:掌握来源和活动路径
老鼠并非毫无弱点,有研究表明,老鼠的空间方向感很好,空间记忆可以持续25个小时,当它们重复来到同一个环境时,会用倒带的方式在脑中反向重播记忆,以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走。根据这个习性,人们掌握老鼠的活动路径后,可以提前布局埋伏,大幅提高灭鼠效率。
专业的害虫消杀公司面对鼠患时,也需要进行前期的鼠情监测分析,掌握了鼠类的吸引源、鼠害类型、繁殖点和鼠害等级等信息后,才能制定专业的灭鼠方案。
亚略特针对老鼠生物习性和用户需求,研制出老鼠识别智能视觉分析算法,赋予了监控系统智能识别老鼠的能力,替代了人工逐帧查阅监控录像,实现精准判断预警,获得老鼠数量、活动路径、进入室内的源头等关键信息。
老鼠识别算法采用动静结合的技术路径实现,需要进行两种路径的识别分析。一方面,根据单张静态图片进行目标检测,结合卷积神经算法模型和算法库海量数据样本,判断目标物;另一方面,采用多帧图像信息检测出图像中的动态目标,分析出老鼠的固定活动路径。动静两项检测结果结合,从而得出识别结论。
老鼠识别算法可以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完成前期鼠情分析。在餐饮单位,店员可以快速得知老鼠到底是从哪里进入室内,大门、下水道还是空调口,知道漏洞及时阻断来源。对于监管部门而言,可以提前得知该厨房已经被老鼠造访,及时干预治理,避免“老鼠大餐”被端上餐桌再事后追责。
互联网+明厨亮灶,多种算法保障食品安全
老鼠识别算法通过亚略特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解决方案已经在广东、江西、天津等全国多个省市的餐饮店、食堂落地应用。
通过边缘网关边缘计算单元TrustBox®智能分析盒或TrustEye智能摄像机,可以将老鼠识别算法部署在监管一线,一旦发现老鼠,第一时间告警,让餐饮工作人员尽快处理;结合TrustIVS智能视觉管理系统,老鼠识别的能力可以部署至云端,让有关部门及时掌握辖区内餐饮单位的老鼠监测情况,发现问题快速溯源,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。
亚略特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解决方案除了老鼠识别算法外,还具备未戴口罩检测、未戴帽子检测、抽烟检测、未穿厨师服识别等多种算法,用户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定制算法能力,在原有监控系统上进行低成本智能升级,多维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。
人类社会中,老鼠不只对食品安全、卫生防疫造成威胁。在居家环境中,老鼠会肆意破坏,咬坏电缆、家具、隔墙和地板等,导致财产损失并增加火灾和电气故障的风险;在农田户外,它们会进入庄稼地、仓库和粮食储存设施,糟蹋粮食、破坏堤坝,导致粮食浪费、建筑损坏等重大经济损失。随着算法的不断成熟,以及在各细分行业的落地经验的不断丰富,相信AI能够赋能各类鼠患治理,减少破坏和财产损失,帮助人类赢过老鼠。